關於綠活


關於綠活
綠活的誕生
理念
章程
組織架構
關於綠活 /綠活的誕生
相遇在步道協會
偉華、芳瑜、序平、莉棋相遇在中華民國自然步道協會。2004年起,共同執行林務局「社區生物多樣性與夥伴關係」的四年計畫。四個人對土地、大自然的保育有共同的熱情,認為唯有都市的消費者願意選擇有機的產品,鄉村的農民才會選擇有機耕作。
推動非營利組織事業化的想法
四個人曾經嘗試在協會裡,推動消費者的有機生活教育,希望將多年來在主婦聯盟與步道協會等非營利組織學習來的概念事業化。就如同當年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的先驅們,推動共同購買的理念,十年之後催生了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可惜,或是因為沒能解釋清楚,或是非營利組織仍然不習慣在組織內有營業的行為,事業化的想法並不被協會的其他理事認同。
成立子芽兒親子成長空間
此期間,鄭正勇教授為計畫內生物多樣性專刊(第四期)撰文,介紹有機農業的發展,文中提到最早推動有機栽培的是德國人魯道夫.史代納(RudolfSteiner,1861~1925),他也是人智學(Anthroposophy)的創始者。人智學發展的範疇很廣,除了農業,在藝術、舞蹈、醫學、教育等方面都有傑出的發展。此外,人智學所嘗試建構的自由平等博愛三元秩序社會,更是令人嚮往。 2006年 的5月,金山南路二段13巷內的一間藝術教室~蝴蝶找貓因主人要去英國留學而貼出頂讓的廣告。四個人,加上剛從紐西蘭華德福師訓回來的志暉、長期推動有機農業的綠色陣線協會秘書長東傑,以及義氣相挺的慧瑾,於是在金山南路成立子芽兒親子成長空間。
協助伊帝馬托兒所轉型
不久之後,巷內的伊帝馬托兒所欲從一所雙語之扥兒所轉型為華德福幼兒園,應家長的要求,子芽兒以團隊的形式進入協助轉型的工作,從教室內外空間之整修、餐點之設計與準備、園內課程之進行,以至於資金籌措與會計制度之建立。然因伊帝馬很難成為真正的合作事業,子芽兒於2008年決定抽離,園所已由轉型之初3、4個學生,增加到18個學生。
創業維艱
子芽兒頂讓蝴蝶找貓,除了接收空間與財產,也 接收了她的學生與課程。但是因華德福教育的精神與一般主流的價值觀差異很大,原本的兒童律動與藝術課程漸漸萎縮。大家深切體認到惟有成人理解什麼是華德福教育,才有可能堅定的讓孩子接受華德福教育。因此,子芽兒漸漸增加成人的華德福教育讀書會、手工課程、講座等,也曾進入鄰近的金華國小,帶領家長的讀書會,共讀教育的藝術一書。2007年8月還開始試辦國小低年級的課後學校課程。 子芽兒的經營一直都無法在正式組織下定位,而且偉華、芳瑜、序平、莉棋配合支援大量的行政工作之外,已無餘力推動有機生活教育。因此,為實踐推動有機生活教育的理想,四人再一次討論,決定要朝設立合作社的構想邁進,實踐初衷。 籌備台灣居家設計勞動合作社 2007年10月正式向內政部提出籌組合作社之申請,2007年11月內政部合作社承辦人員林曉橋先生親臨子芽兒視察。2008年3月正式召開第一次籌備會議,王怡然、蕭志暉、婁序平、潘偉華、阮耀斌、陳芳瑜、吳東傑7人為籌備委員。因為台灣之合作社並無所謂教育合作社的類別,故合作社名稱從申請籌組計畫書之台灣淟?勞動合作社,更名為台灣居家設計勞動合作社,以舊有空間之維修與改造為主要業務。
創立台灣綠活設計勞動合作社
經多次的籌備會議,合作社決定在次年(2008年)5月1日舉辦創立大會。豈料會中,社員黃世仁提出質疑,若合作社以居家設計勞動合作社為名,則和他以及多數成員的專長相距甚遠。主管機關-內政部社會司合作事業輔導科科長邱碧珠當場裁決,允許變更社名為台灣綠活設計勞動合作社,並認知到本社為台灣第一個教育合作社。台灣綠活的教育目標非常明確,即推動社區微型創業(見章程第三十四條本社主要業務)。台灣綠活是我們為自己創立的微型事業,是我們推動的第一個事業,我們希望更多具有環境意識、具有教育理念的人都能來創業。
蛻變
台灣綠活一路走來不斷的蛻變,過去是這樣,未來也會如此。但是他永遠都應該遵循二個法則,一個是國際合作聯盟所倡議的七大原則(註1),一是人智學嘗試建構三元秩序社會(註2)的哲學思想。